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庆七一·新优势】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维赋能促发展 ——“领航卓越”党支部 机械工程学院重大装备设计教工党支部
来源:学院党委 作者:姜雨杉 发布人:张韧男 时间:2025-07-09 浏览:

机械工程学院重大装备设计教工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推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引领支部党员深入探索支部与地方党组织联学联建方式,以党建引领“强国行”各项任务开展经过多年精心建设,党支部获评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辽宁省首批“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理工大学样板支部等荣誉,党支部书记曹旭阳获2019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组织互联聚合力,发展互促强根基

党支部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党支部建设首位,通过党支部组织生活“统一学”、结合教师本职“针对学”、邀请专家“辅导学”等模式,强化理论武装。统筹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与研究所会议内容,强化支部在研究所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支部自觉传承大连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以大工机械的红色底蕴引领党支部成员奋发有为,多名党员先后任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学院重要事项讨论决策。党支部紧扣“组织互联、发展互促”主线,以夯实思想根基为目标,构建“党建引领、多维联动”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专题党课联学、政策理论共研、党建经验互鉴等活动,与大连一重、中检大连检疫公司、大连工业大学等校企单位建立联学联建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形成“资源共享、项目共担、人才共育”的常态化合作模式,通过党建纽带撬动资源互通,构建起“需求对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闭环链条。


组织互联聚合力 发展互促强根基


深耕“志智双扶”长效机制,打造教育振兴红色引擎

自2008年以来,党支部深耕“情系青海、爱心帮扶”党建品牌17年,以“物质帮扶+教育赋能”双轨驱动,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累计捐款超过2万元,募捐书籍3000余册,衣物2000余件,文具1500余套,书信来往180余封。随着志愿活动十余年的开展和推进,帮扶工作也与时俱进,由最初的捐衣捐物到捐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再到近年来的计算机维护使用实务培训、励志讲堂、科技实验、“外面的世界”等专题支教课程等,实现从单一扶贫到扶智、扶志的飞跃。创新“线上科普课堂+书信结对辅导”模式,联合硕博学生党支部开展“云端助学”活动,精心策划了30节精彩的线上科普课堂、儿童小故事课堂、科学小制作和小实验课程,帮助当地学校的师生拓宽视野,提升科学素养。


深耕“志智双扶”长效机制 打造教育振兴红色引擎

党建领航科技攻坚,创新驱动制造强国

党支部打造“四个紧密结合”的组织生活“1+1”模式,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文化建设与平台支撑、党员队伍与教师队伍、校内与校外资源四个紧密结合。通过每月定期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与党员带头研讨业务发展的组织生活,融合发挥机械文化软实力和学科平台硬实力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所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依托辽宁省装备智能数字化设计实验室,构建“党建引领+有组织科研”创新体系,聚焦高端轴承、智能装备等“卡脖子”领域,组建跨学科党员攻坚团队服务东北振兴,与大连华锐重工、大连瓦轴、北方重工、抚顺永茂等东北企业建立“需求共研-技术共克-成果共享”机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0余项国家级或企事业重点重大项目顺利获批,创新成果辐射辽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制造强国战略注入更强动能。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构建产教融合新范式,锻造服务发展生力军

坚持科研思政1条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目标1个导向,努力培养“学术引领者、社会领导者、行业领军者、工程领创者”。党支部教师发挥育人职责,8人先后担任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全体教师党员担任本科生导师,多角度参与学生培养,联合开展科研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聚焦实践育人,带领师生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调研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需求,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党建+政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形成“需求牵引-实践赋能-成果反哺”闭环。支部党员指导研究生深入大连华锐重工、大连一重等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活动,调研企业技术难题,帮助相关单位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意识。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类科创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举办的机械类国家级竞赛中,支部党员指导的学生获得30余项大奖,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重大装备设计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一条“组织联动、教育赋能、科技攻坚、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深化校地联建、教育帮扶、技术攻关和产教融合,支部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效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


审核校对:冷鸿涛、姜雨杉、张韧男

版权所有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分享到:    

E-Mail:me@dlut.edu.cn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邮编: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