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为机械工程系)成立于1949年,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宗旨,秉承“明德格物,博学笃行”院训,以“培养一流精英人才、打造国际一流学科、建设一流科研平台、创办世界一流学院”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之一。
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规模最大、学科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现有师生员工3989人,包括教职工238人,本科生1385人,硕士生1715人,博士生651人。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学科进入A档(前2%—5%),并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由多名院士领衔。现有专任教师16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学院拥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6个,其中“高性能精密制造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
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精英人才,打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并入选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牵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9项。主编的《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机械制图》等教材不断升级,累计出版100余万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画法几何学》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奖。学院已建成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并拥有4个国家级教学中心/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持续开展高水平有组织科研,拥有一系列高水平科研平台,包括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022年获批)、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以及10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学院在高性能制造、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微纳制造、智能机电系统、重大装备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原创性成果,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项目,近五年科研经费近10亿元。学院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其中牵头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包括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和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众多科研成果已在国家重点领域的研究所和企业中成功转化并应用,为“长五”飞天、C919大飞机首飞、“玉兔”登月、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学院注重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国际合作。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合作建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机械工程专业联合项目(学院),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精通英语、掌握科学技术和工程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学院还拥有“111”引智基地,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引进了33位海外学术大师授课或联合指导研究生。此外,学院发起了“同窗友情”计划,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合作,探索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70多年来,学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8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尉健行,辽宁省委原书记闻世震,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徐性初、申长雨、贾振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殷国茂、郭东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倪润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许宪平等,均为我院毕业生。
面向新时代,大工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培养一流精英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使命,服务制造强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大工力量”。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