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全国工程创新精英学子逐梦大工——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荣归故里
来源:工程训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者:詹宏亮 发布人:张韧男 时间:2025-08-18 浏览:

2025年8月9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在大连理工大学胜利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主任郭东明,辽宁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辽宁省招考办主任孔峰,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弛分别致辞。闭幕式由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刘新主持。



作为从大连理工大学发源并辐射全国的工程教育标杆赛事,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第九届全国总决赛重回故里,这是一场对中国最先进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检验,是工程训练教育发展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01 赛事规模:近9万人的工程实践奥林匹克

本届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构建了覆盖新能源车、智能+、虚拟仿真三大赛道的立体竞技体系。

从太阳能电动车竞技到企业运营仿真决策,从飞行器仿真设计到生活垃圾智能分类,九个赛项直指新质生产力前沿领域。

三级赛制搭建起金字塔式选拔机制:全国771所高校26,324支队伍,86,746在校园初赛中展开角逐,并经过省赛选拔。最终,共有来自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17所高校1135支代表队会师大连理工大学,在滨城夏日的热浪中争夺大连赛场7个赛项、227项特等奖的荣耀。



大赛组委会在闭幕式中强调:“这是全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工科赛事”自2009年开赛以来,这场工程教育的“奥林匹克”已培育数十万工程人才,其赛题演进史就是一部中国工业升级的缩影。

02 模式创新:以一城资源支撑,师生赴一地而战群雄

与以往大赛不同,此次大赛集同一城市3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资源,将大赛3个赛道、7个赛项聚于一城,虽赛程略微延长,但与往届大赛,师生需奔赴至少4座城市相比,极大的减少了广大师生为同一大赛的不同赛项奔赴数地的劳苦。

据粗略统计,此次大赛的模式创新,为各地参赛师生实际节约差旅费用近三成。



03 精神原点:工程训练中心的薪火传承

大赛主赛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刘新说,这是工创大赛阔别12年后再一次回到大工,见证着全国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与演变。

2009年,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第一届大赛,并在大连理工大学胜利启幕。此后,大连理工大学还陆续承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大赛。时至今日,大赛已成功举办九届。

12年后,再次回到大赛发源地,大工工训已搬入崭新大楼,软硬件强势提升、教学模式持续创新、教学内容大幅扩展、师资力量稳步提升,此次依托工训中心资源,再次举办空前规模的国家级决赛,映证着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及全国工程训练教育的薪火相传。



04 产教融合:行业企业现场展示,吸纳优秀人才

此次国赛的参赛学生,涵盖了几乎国内所有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三级赛制的金字塔选拔机制,决定了晋级国赛的选手,均为各高校工程创新实践的佼佼者。

企业招募令一经发布,便吸引40余家行业企业报名,现场布展,企业宣传自身的同时,开展优秀毕业生就业招聘,一站式招揽企业未来20年核心技术骨干和领军人才,为企业发展再添强劲引擎;实质性助力参赛学生就业创业,对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以赛促就业的多维产教融合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内容来源:机械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作者:詹宏亮

审核:冷鸿涛、姜雨杉、张韧男


版权所有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分享到:    

E-Mail:me@dlut.edu.cn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邮编: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