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下午,第十三届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论坛在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美联合学院院长孙吉宁教授主持,来自里斯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中欧高校联合育人机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孙吉宁教授首先向全体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工程教育的内涵与范式。面对这一趋势,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化我院与欧洲优秀理工学院的合作,并通过开展联合培养,学者互访等举措,共同应对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的挑战。

在主题报告环节,里斯本理工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José SANTOS-VICTOR 以“人机交互:下一个前沿”为题,系统阐述了智能系统与人类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并分享了其在感知-行为融合机制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随后,中美联合学院顾问张洪潮教授在“可持续制造:回顾与未来展望”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并提出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路径。里斯本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Nuno F. Duarte 以“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遇见文化遗产”为题,展示了如何运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再现,引发了在场学者对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深入思考。最后,我院博士后应振智以“基于无创运动神经接口的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为题,分享了其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与前沿进展。

整场论坛内容涵盖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应用多个维度,学术氛围浓厚,现场互动热烈。作为第十三届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分论坛不仅为中外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大连理工大学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学科建设,展现了学校在国际化工程教育方面的创新探索与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