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在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中,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4支科研团队在“高端装备领域”主擂台赛与“机器人领域”主擂台赛脱颖而出,斩获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与1项三等奖的佳绩,充分展示了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出成效。
“高精度多工艺协同作业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团队勇夺特等奖
由马广义老师指导,周绍振、唐继续等7位同学组成团队,面向大型电力设备等复杂构件智能化、模块化焊接机器人的研发需求,提出了机械结构、智能感知与作业检测三大模块结合的移动焊接机器人研发方案。成功实现了基于自主研发焊接工具头的焊割快速切换、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下的视觉免编程焊接等功能,研发出满足高空作业需求的轻量化、智能化、高精度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相关技术已通过企业生产应用验证,并获得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万构融通,全维精控”——旋量驱动的多构型大型机床空间误差高精测补系统”团队斩获一等奖
在刘阔、王永青两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由张添奕、韩宇等9位“00后”同学组成的“凌工X”误差补偿小组,针对大型机床空间误差测量补偿中建模通用性差、测量效率低、补偿项不全三大难题,开发出基于旋量理论的“多构型大型机床空间误差高精测补软件”。该软件无需增加额外硬件成本,即可显著提升大型机床的空间精度,有效保障零件加工质量。

“器以智强,精无止境——高档数控机床空间误差测量和补偿系统”团队斩获一等奖
在蔡引娣、朱祥龙、董志刚三位老师的联合指导下,汪茹月、牛超等6位同学针对大尺寸数控机床空间误差测量与补偿技术的迫切需求,创新构建了集成“多参数高精度空间误差测量—空间误差传递机理及建模—嵌入式实时误差补偿”的技术体系,突破了依赖离线测量、传统建模与补偿滞后等技术瓶颈。该体系贯通“测量—建模—补偿”全流程,为大型数控机床精度提升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围绕本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

“寰宇纵横——多模态海陆空三栖无人平台”团队斩获三等奖
由包海涛老师指导,陈奕杉、王俊涵等9位同学组成的“寰宇纵横”团队,响应高端装备领域对三栖无人器的研发需求,提出了融合三栖结构、控制方案与信息传输的整体设计方案。团队创新地将传统气垫技术与新型无人机相结合,设计出一款具备长续航、强载重能力与优越飞行载重比的海陆空三栖无人器。经仿真验证与模型测试,该平台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指标与企业需求,展现出出色的综合性能优势。

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立足学院学科发展实际,服务国家需求承担行业责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励更多学子在科研创新中拼搏成长,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人才。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审核:冷鸿涛、姜雨杉、张韧男